本文转自:人民网-北京频道
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 (记者李博)记者从日前举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获悉,北京将着力扩大开放合作,推动京津冀、京蒙、京新、京藏种业合作,促进全国省际种业交流和功能互补。加强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种业合作交流,推动更多“京字号”优质种子服务世界。
据介绍,北京市高度重视种业创新和发展,与农业农村部共建“农业中关村”,聚力打造“种业之都”,取得了积极进展,实现“全国十粒种、一粒自北京”,逐渐形成“育种在京、用种在外”的产业体系。
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中心方面,作为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输出地,北京拥有17个国家级、21个市级保护单位,保存206万份、8.4万份种质资源,保存总量位居全国第一。在国家推荐优良品种中,北京自主选育品种占比全国第一。 肉种鸭、鲟鱼种苗、宫廷金鱼种苗等多个品类,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。在生物育种领域,北京高精尖技术领跑全国,每年育种发明专利授权300多个,居全国第一。
打造种业企业聚集中心方面,北京遴选了一批成长性良好的“专特精”企业,大力培育种业领军企业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全市拥有382家持证种业企业,58家市重点种业企业。其中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机构29家,数量全国第一,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0家。2023年,持证种业企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元,达到115亿元。
北京通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。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
打造国际种业交流交易中心方面,北京“种业之都”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,支撑创新主体不断释放活力。初步构建了农作物、畜禽、水产、林果四大种业研发体系,布局建设了平谷、通州、延庆和南繁4大种业公共服务平台。
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北京将持续把种业摆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位置,吸引聚集更多国内外种业创新资源,大力开展联合攻关,加快新品种研发推广和应用。打造一流种业发展环境,全面实施北京市种子条例和种业振兴实施方案,提升平谷、通州、延庆和南繁四大种业创新基地综合服务能力,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壮大,推动一批“京”字品牌种业走出国门。